深度解码“守井之城”十堰守护“北方水井”的坚守担当,全面聚焦践行“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庄严承诺!29日晚18点20分,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 中国答卷》第十二集《守护碧水 绿韵十堰》通过央视综合频道(CCTV-1)正式播出,这是对全国20个示范案例城市之一的十堰的全面检阅,更是对320万“守井人”赤诚与智慧的深情褒扬!
十堰入选系列片20个示范案例城市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全面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生态环境部联合推出20集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 中国答卷》。该片每集聚焦一座城市,系统展示各地践行“两山”理念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生动诠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十堰成功入选《绿水青山 中国答卷》20个示范案例城市,并以《守护碧水 绿韵十堰》为题在央视播出。
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拍摄城市,十堰先后荣获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全国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城市,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多年来,十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扛牢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考察湖北重要讲话,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亲切回信,充分肯定守水护水成效,勉励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320万十堰人民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当好忠诚守井人。
拍摄期间,十堰市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同配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红兵前往拍摄现场看望摄制组工作人员,对央视团队体现出的优良作风、匠心理念、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并嘱托切实提供工作便利,做好生活保障,全流程为纪录片拍摄提供优质服务,全方位展示十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讲好十堰故事、湖北故事、中国故事。
七千多GB拍摄素材造就30分钟成片
据了解,系列片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5月份前期踩线,7月中旬启动拍摄。为了精准把握十堰“两山”转化成果和城市人文脉络,《绿水青山 中国答卷》大型系列片主编张洋专程前来十堰踩点,启程返京前还到十堰博物馆作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为了优质高效完成拍摄任务,央视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8人拍摄团队,并配备电影级拍摄器材,相继转战十堰城区、郧阳区、竹山县和丹江口市多地。从安阳山村油橄榄的产业富民,到九华山林下经济的风生水起;从“火焰山”治理的卓有成效,到堵河源生态的完美呈现;从神奇脱氮沟的水质保障,到管道机器人的“肠镜”监测;从“小水滴”志愿者的清漂守护,到城市烟火的氤氲升腾,摄制组全面、系统、深入聚焦十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点点滴滴,拍摄素材累计七千多GB!
7月10日至22日拍摄期间,正值三伏天气,室外温度最高达42℃。摄制组早上6点出发,晚上10点结束拍摄,中午都顾不上休息,每天连续奋战16个小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再加上高温天气,摄制组成员不同程度出现中暑症状,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在简单用药处理后仍坚持完成采访任务。
转入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后,节目组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帧素材物尽其用,对每一处细节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故事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30分钟成片。
从“火焰山”到“国家示范区”的绿色逆袭,从“污水围城”到“技术博览馆”的科技革命,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的时代新篇;从荒山变绿到碧水奔流,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守护,《守护碧水 绿韵十堰》,十堰的答卷,写在巍峨的武当,也写在浩荡的汉江!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 金勤 十堰日报社记者 吕伟 通讯员 顾才华)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