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测出自热火锅加热过程中产生可燃气体。
日前,市民陈女士向新闻热线反映:每次在家做自热火锅时,厨房的燃气报警器都会响起。专家介绍,这是自热火锅中发热包与水形成化学反应后,产生出可燃气体被燃气报警器检测到,从而发生报警。专家提醒,尽量不要在封闭空间使用自热火锅,避免发生意外。
市民反映
燃气报警器多次莫名报警
陈女士是一名上班族,平时工作繁忙,晚上经常加班,方便快捷的自热火锅便成了她晚餐的首选。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9点多,陈女士回到家,打开一盒自热火锅,将其放在厨房等待煮熟。没过多久,厨房的燃气报警器突然“滴滴滴”响个不停,大约30秒后才停止。
“开始我以为是家里的燃气灶阀门没关紧,或者哪里燃气泄漏了,但检查发现,燃气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也没有燃气泄漏的情况。”陈女士说道。
本以为只是偶然事件,没想到几天后,陈女士再次将自热火锅放在厨房时,燃气报警器又响了起来。在确定燃气设施没有问题后,她觉得燃气报警器报警可能与自热火锅有关。
为了安全起见,从那以后,陈女士再也不敢在家吃自热火锅了。
专家解读
自热火锅加热时会产生可燃气体
3月5日晚,记者购买了一款自热火锅在家中进行测试。
记者按照包装纸上的步骤操作,先将火锅底料和所有食材放入餐盒,随后撕掉加热包外袋放入底层盒子,加凉水没过加热包,将餐盒置于加热包上,接着盖上盖子。
几秒钟后,蒸气从透气孔中喷出,几分钟后,盒子中传出“咕噜咕噜”水沸腾的声音,盒体受热膨胀变形,靠近盒子能明显感受到高温。大约几分钟后,厨房内的燃气报警器响了起来。
随后,记者拨打自热火锅上的客服电话了解情况。一名客服人员表示:“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氢气,这类氢气会被燃气报警器检测到,进而引发报警。氢气的量很少,没有安全隐患,但是不能遇到明火,否则会有燃烧的可能。”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湖北九泰安全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安全技术事业部工程师郑文宇。
郑文宇表示,发热包的主要材料一般为生石灰,一些生产企业为了提升发热包的热量,会在其中加入铝粉等材料,铝持续接触热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定量的氢气。氢气属于可燃气体,燃气报警器检测到可燃气体后就会报警。
为了使结论更加严谨,该公司随机对一款自热火锅进行检测。加热启动1分钟后,肉眼可见蒸汽持续从排气孔涌出。郑文宇及同事程晋俊分别拿手持式可燃气体检测仪贴近排气孔。数秒内,两台仪器相继触发报警,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可燃气体浓度达25-100%LEL(指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引发爆炸的最低浓度),并持续发出警报声。
实验证明,自热火锅在加热过程中确实释放出可燃气体,能够触发专业检测设备报警。
郑文宇说,如果发热包反应后释放出的氢气量达到一定的体积浓度且处于氢气爆炸极限范围内,遇明火或其他热源,就有可能引发闪爆,特别是在密闭或半密闭空间等通风不良的场所,都存在类似风险。
他提醒,使用这类发热包存在一定风险:一是不要用热水浸泡;二是不要在密闭环境下使用,要尽量保持空气流通;三是发热包打开后未使用时,不要放在家中,也不要长期存放在车上。(秦楚网记者 徐国文)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