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家每户,在隐蔽的角落里都会堆放一些东西,其中包括:用来疏通下水道的疏通剂……但如果家中有孩子,可能这会成为危险所在!
2岁男孩被灼伤
双手差点不保
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接诊了一个特殊的病例:小孩才2岁多,整个人痛得哇哇叫,受伤部位是双手,皮肤已经发黑,一看就像是被什么化学物品灼伤了。
皮肤出现这种颜色,说明已经是深层灼伤,真皮层已然受损,易继发严重感染,若控制失败可能需截除坏死部分。即便控制住感染,也可能出现瘢痕挛缩,导致手指关节僵硬、无法伸展或握持。
祸首竟然是放在家中角落的疏通剂
孩子以为是“泡泡水”意外受伤
据奶奶回忆,当时她正在阳台上晒衣服,忽然听到孙儿痛苦的呼叫声与哭声,赶紧跑到了孩子的身边。
只见孙子明明(化名)踩着小板凳,独自站在厕所洗手台盆前哇哇大哭,台盆里翻滚着白色泡泡,旁边放着一瓶已经开盖了的管道疏通剂,明明的两只小手已被灼伤变色,表面的皮肤已经蜕皮、剥落。
奶奶用自来水将孩子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后,立马抱着孩子来到医院。
幸好应急到位+治疗及时
孩子双手成功保住了
为防感染,医生为孩子的双手进行了彻底的清创,并敷上药膏,小心包扎。在后续多次清创换药后,孩子的双手有了好转的迹象。
经过2周的治疗,孩子的手部基本愈合,原先的死皮经过多次换药已经脱落,新的粉嫩的皮肤慢慢生长,除了已有些地方还有点颜色差异,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没有问题。
虽然保住了明明的双手,但孩子每次换药时撕心裂肺的疼痛和嚎叫,都令奶奶和家人自责不已:“以后一定要把家里的这些化学清洗剂藏好,不能再放在角落里了。”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正确使用管道疏通剂?如果不慎被灼伤或误服怎么办?这些安全知识请了解!↓↓↓
使用管道疏通剂安全提示
1.购买正品。优先挑选成分明确、含量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完整、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醒目、使用说明书齐全的管道疏通剂。
2. 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及步骤操作。缓慢倒入,少量多次,勿贪多贪快。疏通剂往往反应剧烈,不建议使用热水。
3.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面罩、防护服,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且使用疏通剂时勿凑近观察。
4. 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
不慎被灼烧或误食怎么办?
若被灼伤
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生石灰、钠、钾等固体入眼,先用干棉签清除,再行清洗)。
2. 建议冲洗时间大于30分钟。过短的冲洗时间不足以使强碱、强酸环境恢复为中性,会延误病情。
3. 有条件的情况下,强碱烧伤可用低浓度醋酸冲洗创面,然后立即到医院处理。
若误服
误服强酸或强碱溶液不可用清水及催吐的方式处理,因为强酸、强碱遇到水后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加大灼伤程度,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处理方法是首先清理口腔内残余物质,服用牛奶或蛋清,对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并紧急送医。
家长千万注意,切勿将管道疏通剂,放置在儿童可触及范围内,以防发生意外。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