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文旅”为游客带来新体验。
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张湾区近年来依托制造产业基础优势,通过培育头部企业、拓展应用场景等举措,推动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由“地”向“空”发展壮大。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安全保障、旅游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着力构建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发力无人机制造新赛道
7月15日,在张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湖北高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组装无人机。
“目前我们生产的4款无人机,主要应用于空中巡逻、巡检、照明应急等场景。前期每天可生产20余台,年产值预计1亿元左右。”该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王飞介绍。
据悉,该公司无人机生产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巡检无人机及机巢生产线,并同步打造无人机地空一体远程调度巡查系统示范场景,项目涵盖自动化无人机机场、工业级无人机产品和无人机远程调度平台等。
“这个全自动换电机场配备4组智能换电电池模块,设备完成换电流程后,无人机可在2分钟内重新起飞,续航可达70分钟以上。”湖北高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区总监谢帮奎介绍说。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为何落户张湾?谢帮奎一语道破缘由:“我们看中的是当地深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未来在汽车制造业的合作前景。”作为老工业基地,张湾区制造业集聚优势突出,拥有众多配套企业,能够在机车一体、车路云协同等领域开展产业配套协作。
中翼通航(十堰)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无人机。
与此同时,在去年投产的无人机制造链主项目——中翼通航(十堰)科技有限公司多旋翼无人机生产线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紧赶制发往广西的100台农业植保无人机订单。
据该生产线班长陈锋介绍,这批订单为40升农业植保机。该机型效率高、作业面积广,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日喷洒量约500至1200亩。依托这条生产线,公司今年的产值预计可达5000万元。
上月,十堰市张湾区・北京低空产业联盟无人机制造产业链对接大会顺利举行。活动当天,11个低空产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协议投资金额达33.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无人机及飞行器生产制造、低空旅游观光、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综合服务、智能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其中,深圳科比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无人机表演及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由国有平台公司与科比特合作推进——双方将共同成立低空文旅运营公司,依托科比特无人机生态平台,助力十堰打造中西部丘陵地区低空文化表演示范区。
截至目前,张湾区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已达21家,其中生产制造类7家、场景应用类11家、培训服务类3家。同时,张湾区已加入北京低空产业联盟。
“我们希望借助张湾区雄厚的制造实力转化科技成果,真正实现技术研发在北京,制造在张湾,进一步深化京堰对口协作。”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代表、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勍表示。
解锁20+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目前,张湾区依托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无人机服务平台、飞行协同监管平台、商业运营管控平台等八大平台,已落地“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环保”等20多个应用场景,不断织密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网络,让低空经济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通过无人机实时传输的画面,我能直观查看全区在建项目的生产运营情况。”张湾区住建局建管股工作人员袁玉巧一边向记者展示单位的“低空+政务”平台,一边介绍,“以前,我们只能一周去项目现场检查一两次,现在有了这个线上平台,每天都能实时监控全区在建项目的安全生产动态,像未佩戴安全帽这类的风险隐患,能及时发现并处置,项目建设的安全性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
张湾区建成全省首个低空融合基础服务(空中路网)平台。
与此同时,在屏幕的另一端,张湾区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操作“一键启动”无人机巡检程序——数架无人机在五分钟内便飞抵指定工地,实时回传4K高清画面,将督察视距延伸至数十公里外。相较于以往,相关事项的处置时效提升了三倍。
“我们依托北斗网格化技术,将地表建筑与空域划分为120米至300米的分层管理体系,构建起立体化‘空中路网’和‘空中红绿灯’调度模式。通过卫星定位、实时感知与平台联动,实现对无人机巡检航线的智能规划与碰撞预警。”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目前,全区已规划83条无人机巡检航线,每天可完成100余次巡检任务。”
“低空+物流”的应用同样让生活场景焕发智慧活力。7月20日中午,张湾区红卫街道低空物流配送网点内,取餐骑手正将商家刚出锅的餐品运送至无人机起降场。分拣员根据订单地址完成归类后,无人机随即腾空而起,沿着预设的3公里低空航线展开配送。
当无人机抵达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专用起降场时,学生兼职配送员熟练地从机舱取出分类标注的餐品箱,按宿舍楼栋编号快速分拣至对应的智能外卖柜区域。
“每天配送量为800-1000单,从出餐到收货只需15-20分钟。”配送工作人员顾国乐说。
下一步,张湾区将做好与市级低空管理平台对接,完善平台数据流通,推动辖区民用无人航空器设备和飞手登记工作;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及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完善任务分办、系统信息回传等功能,促进更多政务场景落地应用。
激活“培训+研学”低空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张湾区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鄂西北首家低空飞行学院,并以无人机驾驶培训为基础,培育实用人才,以校地研学合作为载体,激活产业潜力,让低空经济在人才储备与场景探索中释放多元价值,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7月21日,张湾区鄂西北低空飞行学院实训基地里,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在教练指导下学习无人机操作技巧。
“我原本从事批发行业,来参加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看中的正是它广阔的发展前景。”学员明廷锦说。“我不仅学到了实用技能,还拓宽了未来的就业渠道,同时享受到政策补贴。”利用暑假前来学习无人机驾驶技能的大三学生谢增楠说。
张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园。
为吸引更多人参与低空经济产业,张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出多项覆盖不同群体的优惠政策。高考毕业生、退役军人、大学生等群体都能享受到针对性的补贴或折扣,大大降低了入行门槛。
张湾造车机一体农林植保车。
据无人机教员李彩民介绍,目前全国无人机操作人才缺口达100万。该学院今年已培训210多名学员,预计全年培训人员500人。
7月18日,在张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内的无人机创新馆内,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研学团队正通过互动体验及科普教育,感受无人机的操控乐趣和实际应用价值。
“无人机创新馆从无人机原理、结构组成、前端感知到应用环境,形成了小而全的闭环,希望这次研学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系统的认知。”成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副主任范帅说。
据悉,该馆分为九大单元,集无人机创新成果展示、飞行体验、科普宣传、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
(特约记者 叶航 许荣旗 通讯员 冯杰)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