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通讯员 宋建彬 夏凡)“多亏了警察同志和金店店员,不然我这辈子的养老钱就全没了!”7月17日晚,房县76岁的王奶奶紧紧攥着民警的手,后怕不已。就在几小时前,她还在骗子的远程操控下,准备将28.7万元养老钱兑换成黄金“配合调查”,一场精心设计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在警民协作的严密防线前戛然而止。
步步设套:骗子布下“保密案”迷局
时间回溯至7月15日,王奶奶家中的电话突然响起,一个自称“周警官”的陌生男子在电话那头语气严厉:“你涉嫌一起巨额诈骗案,已被列入调查名单,若不配合将面临拘留!”突如其来的“指控”让年过七旬的王奶奶瞬间慌了神,对方紧接着抛出的“利害分析”更是让她陷入极度恐慌。
见老人已被震慑,“周警官”话锋一转,声称认识某公安局的“胡警官”可帮忙“摆平”,只需申请“资金优先清查”便可洗清嫌疑。惊魂未定的王奶奶连忙按照指示联系“胡警官”,对方随即抛出“2号保密案件”的幌子,以“案情敏感”为由,严禁她向家人、邻居透露半个字,否则“罪加一等”。
为切断老人与外界的联系,骗子进一步设局:要求王奶奶购买新手机、新电话卡专供“案件沟通”,并下载远程控制软件。“这样才能确保信息不泄露,你的资金安全才有保障。”在骗子的哄骗下,老人一一照办,彻底落入对方精心编织的陷阱。
多方警觉:诈骗链条出现裂痕
7月17日,骗子指令王奶奶到酒店开房,强调“必须在无第三人的环境下操作”。老人听话地在房县某酒店开了房间,随后在骗子的远程操控下,将名下28.7万元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全部转入新办的银行卡中。
“现在需要将资金换成黄金,这是‘优先清查’的必要流程,明天就还给你。”骗子紧接着要求王奶奶将28.7万元分批购买黄金金条,放在酒店房间等待“办案人员提取”。王奶奶随即前往城区一家金店,当店员询问购金用途时,她神色慌张、语无伦次,只说“给女儿买的。”
细心的店员发现,老人打电话时总是躲到角落,声音带着哭腔,挂电话后眼眶通红,与平时顾客的状态截然不同。“前不久派出所刚来店里做过反诈宣传,说遇到老人买大额黄金、举止反常的,一定要多留心。”店员立刻翻出警民联系卡,拨通了城关派出所的报警电话。
巧合的是,此时王奶奶也对骗子的指令产生了怀疑。“胡警官”竟要求她购买一个“能供5-6人用的电饭锅”,理由是“办案需要”。这个离谱的要求让她猛然惊醒:“哪有警察办案要老百姓买电饭锅的?”她偷偷用微信联系女儿,见面后才敢说出实情,女儿随即报警。
迅速拦截:警民协作守住养老钱
接到报警后,城关派出所民警杨中华、张坤立即驱车赶往酒店。敲开房门时,王奶奶正坐在床边发抖。“老人家,别害怕,那些人都是骗子!”民警一边安抚老人,一边核对资金流向,确认28.7万元尚未被转移。
“你们到底是谁?敢冒充警察诈骗,立刻停止违法行为!”民警当场拨通骗子的电话,严厉警告对方。电话那头的“胡警官”听到民警声音,慌忙挂断电话,再也无法接通。
随后,民警向王奶奶详细讲解了“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常见套路,告诉她凡是要求“保密办案”“转移资产”“远程操控手机”的,全是诈骗。“多亏了你们来得及时,还有金店店员心细,不然我这一辈子的积蓄就真没了。”王奶奶握着民警的手,再三道谢。
警方提醒:警惕诈骗新变种
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人表示,当前“冒充公检法”诈骗不断升级,骗子不再局限于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而是演变出购买黄金、珠宝等易变现物品,甚至诱导受害人网络贷款、质押房产等新花样。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出示证件,绝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转账汇款,更不会设立“安全账户”。凡是涉及“资金清查”“配合调查”需转移资产(现金、贵金属、虚拟货币等)的,都是诈骗!如遇可疑情况,务必第一时间联系家人或拨打110核实,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