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十高铁是连接陕西西安与湖北十堰的交通大动脉,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十高铁湖北段,一个个隧道的命名,如同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文化符号,展现着鄂陕两地深厚的情谊、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紧密的区域协作。
见证两地深厚情谊
6月15日,随着园岭隧道正式贯通,西十高铁湖北段全线26.5座隧道已有25.5座贯通,其中友谊隧道的命名饱含深意。
铁一院西十高铁湖北段总体兼隧道专业负责人李辉介绍,在进行线路设计踏勘时,工作人员发现附近有一个友谊大队林场。“友谊”二字,与鄂陕两地长期以来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情谊不谋而合。
多年来,鄂陕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在经济领域,双方企业相互交流、投资,共同开拓市场;在民生领域,两地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合作交流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友谊隧道的命名,是对这份深厚情谊的致敬,也寓意着未来两地将在西十高铁的助力下,友谊之路越走越宽,合作更加紧密。
彰显地域风土人情
位于湖北与陕西交界处的秦楚隧道,其命名直接点明了鄂陕两地的地缘关系,也彰显了两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陕西,古为秦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兵马俑的雄伟壮观到古城墙的厚重沧桑,处处透露着秦风古韵;湖北,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浪漫的楚辞、精美的编钟,展现着楚地的灵动与神秘。
秦楚隧道连接着这两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秦楚隧道的贯通,让豪迈大气的秦地风情和婉约浪漫的楚地韵味融为一体,秦俑的凝视可以直通武当山金顶的月光。陕西的皮影戏、剪纸艺术,十堰的山二黄、凤凰灯舞,将通过一条高铁串珠成链,游客在一日之间尽可看尽两地风土人情。
西十高铁不仅是交通通道,更是一条文化纽带,将两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串联起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映照区域协作发展
乾兴隧道的命名源自沿线的郧西县城关镇乾兴寺村,取兴旺之意,而这一美好的寓意,也正反映出鄂陕两地在区域协作中蓬勃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鄂陕两地在区域协作上成果丰硕。在生态保护方面,今年5月,两省签署了汉江流域(鄂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共同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了“共抓大保护”的合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区域协同发展上,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与我市竹溪县、重庆市巫溪县开展党建联心、生态联治、产业联链、文化联脉、治理联动,打破地域壁垒,整合资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我市郧西县、安康市白河县两地供销社携手共建,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两地经济联系。乾兴隧道仿佛一个美好预言,预示着在区域协作的推动下,鄂陕两地的未来将更加繁荣兴旺。
西十高铁的每一座隧道,都是鄂陕两地交流合作的见证者。随着西十高铁的加快推进,这条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钢铁巨龙,将为鄂陕两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启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 段吉雄)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