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锋仔细把墓碑上的浮尘拭去。
太阳逐渐西斜,光影在成行的墓碑前洒下点点斑驳,山间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打破寂静的氛围 。
清明临近,祭奠所用菊花需求大,程学锋帮妻子处理 。
3月30日,53岁的程学锋又一次赶在日落前,开启了一天中对南山公墓的最后一轮巡查 。 作为十堰经开区南山公墓的一名守护者,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整整15个年头 。
每天,程学锋都会对墓园内道路进行清扫 。
公墓守护者的日常
“耐得住寂寞,喜欢安静的人才能干得了这份工作 。 跟在城里上班不同,除了清明节等节假日,平时到墓地祭扫的人并不多 。 跟我为伴的,除了墓碑就是山里的树和风 。 ”程学锋介绍 。
监控视频里窜过的刺猬是程学锋的“老熟人” 。
一行行墓地依山而建,随着规模扩大,分区分布在几个山坳间向远处延伸,程学锋步行巡查的范围也逐年增加 。 “一天走下来,基本上都不会低于4万步 。 刚来这里上班的时候,我体重65公斤,现在只有55公斤了 。 ”程学锋坦言这样很累,但如今他早已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
每天清晨吃过早饭,他就会步行进入墓园内的墓葬区 。 园区内的防火、防盗等工作都由他负责 。
有些人因为工作原因会选择在下午下班后到公墓里祭奠亲人,遇到这种情况,程学锋都会跟着一起前往 。 “因为我要确保墓地内的用火安全,以防有人在火还没有熄灭前就离开,从而埋下火灾隐患 。 ”程学锋不用看,就能准确说出墓园内至少一半墓碑主人的名字 。
日常巡逻过程中,他总会背着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扫帚、簸箕等清扫工具 。 遇到哪里脏了,他便熟练地拿出扫帚,仔细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片落叶 。 “园区内的公路、通往墓地的步行道都是我负责 。 ”程学锋说 。
见证殡葬观念之变
之前,程学锋跟妻子余丽经营着一家殡葬用品店 。 南山公墓投入运营后,他成了公墓的一名守护者 。 而他的妻子,则在公墓里面经营一家销售鲜花等祭祀用品的小店 。
除了常规销售祭祀用品外,她经常帮助那些无法赶到墓地的客户到亲人的墓碑前送花祭奠 。 “除了客人购买的祭祀用品,我们从来不额外收费 。 ”余丽告诉记者 。
由于孩子已经成家,余丽和丈夫基本上一年到头都生活在公墓里面 。 有时候她还会帮助丈夫巡查墓地,有时候则会把家里的老人接到他们位于公墓内的住处小住一段时间,享受山间的静谧生活 。
晚上9点,程学锋牵着狗在墓园里巡逻 。
守护公墓15个年头,程学锋见证了无数的生离死别,同时也见证着人们殡葬观念的改变 。 从以往的土葬,到现在的火葬,从几年前的烧纸祭祀,到现如今的鲜花祭扫 。 “尤其是祭祀方式上,以往清明节期间,公墓里烧纸的人比比皆是,而现在鲜花祭祀的人群正在逐年增加 。 人们的思想在改变,祭祀的方式变得更加文明 。 ”程学锋说 。
(十堰晚报 文/记者 何利 图/记者 刘成臣 )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