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博物馆:揭秘民族汽车工业崛起密码

时间:2025-03-27 10:34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43038148813

大厅内的主题浮雕和圆雕,复原二汽建设初期历史场景。

昨日,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这座依托原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老厂区改造而成的博物馆,通过实物、模型、照片、手稿、整车及互动科技等多维手段,全方位展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与豪情跨越。

序厅

东风汽车博物馆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共有上下2层,共4个展区(其中包含“1个基本陈列展+3个专题展”),累计陈列超2000件展品,展出图片超过万幅。

序厅里有一组展现东风建设历史进程的背景浮雕和群像圆雕。雕塑的主题是“打汽车工业翻身仗”,这是东风诞生之时,国家赋予东风的历史使命,也是东风这五十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浮雕整体呈现一个山字形,以东风的“双飞燕”为中心,从时间上形成人、车、城、山的布局,演绎了东风由艰苦创业、二汽时代、走出大山、发展跨越到卓越东风的辉煌历程;从空间上充分展示了十堰仙山、碧水、汽车城的独特风采。

圆雕群像,全部脱胎于真实的照片。这里有挥锹劳动的厂领导,有手持“大庆式企业”锦旗的管理者,有带着团队攻关的总师,有不让须眉的铁姑娘,有勇担重任的青年突击队,有翻山越岭的选址勘探团队,也有专心研究新型设备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是东风建设者和开拓者,也正是这些人挺起了中国汽车建设的脊梁。

1743038171680

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建设者加入到二汽建设中来。

“打汽车工业翻身仗”基本陈列展区

东风公司的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

二汽建设,志在“打汽车工业翻身仗”,志在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汽车工业体系,志在带动和引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正是秉承产业报国的崇高理想,万千建设者在这僻远荒凉的山沟,托举起绵延百里、世人瞩目的汽车城;打造出运载中国、强军惠民的东风车。

1964年,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

1966年10月,二汽选址会议在武当山脚下的玉虚宫召开,最终决定二汽东起白浪,西抵堵河,北至刘家沟,南到枧堰沟,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范围内,这就是二汽历史上著名的“老营会议”。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定址十堰。

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办开工典礼。1969年,二汽开始在鄂西北的深山里大规模开工建设。

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2.5吨越野车生产能力胜利建成并投产。经国务院批准,二汽生产的汽车正式命名为“东风”。“东风”二字是从毛主席的书法中集字而来。二汽的投产出车,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自主发展汽车工业时代的来临。

1984年7月,二汽制订“七五”期间建成年产能20万辆的发展规划。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系列,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阳基地正式奠基。二汽铸造三厂、柴油发动机厂、第二动力厂和亚洲最大规模试车场等相继在襄阳基地开工建设。

东风是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首倡者。1992年5月18日,东风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创立。同年,第一辆“富康”轿车在襄阳装试厂下线。1993年2月26日,神龙轿车项目在武汉沌口奠基,开启东风武汉基地的建设,实现了东风走出十堰、谋求更大发展的“第二跳”。以发展轿车和轻型车为标志,东风的“第三次创业”全面展开。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风的事业布局逐步向襄阳、随州和武汉等城市拓展,形成以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等多品类汽车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带动了集群内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其中商用车和专用车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珠三角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热土,东风作出“突破产品分工、突破地域限制、突破行业壁垒”的战略决策,加快南方事业布局。东风与本田汽车公司先后开展汽车零部件和发动机合资合作;成立统一管理东风南方事业的南方事业部;2000年,东风第二个轿车项目“风神轿车”落户广州。布局南方,东风实现了走出十堰、走出湖北、跨地域发展的“三级跳”,十堰、襄阳、武汉、广州等四大核心基地事业格局基本形成。

1999年6月,东风以扭亏减亏为工作重点,对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建厂30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集团化经营的客观要求,针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特征,东风构建起“集团公司—事业板块—专业厂子公司”的三层次管理体制,初步实现资产经营功能与生产经营功能的分离,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东风总部实现从管理一个工厂到管理一个公司、从管理一个企业到管理一个集团的巨大转变。

1999年,东风载重车公司成立,向中、重、特(专用车)、客全系列发展。2001年,东风品牌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33%,东风商用车重回行业第一。

2000年12月28日,东风公司全年生产汽车超过21万辆,销售汽车超过2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59亿元,增长14.4%;实现利润13.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胜利实现集团整体扭亏。

2006年6月21日,东风公司总部正式从十堰市搬迁至武汉市。

1743038192847

建厂初期在芦席棚内试装汽车场景。

“强军有我”专题展区

东风因军而建,因军而兴,建厂至今,已累计向国防建设贡献军车40多万辆,在现役部队使用的军车中,东风军车占据三分之一。五十多年来,东风军车历经了三代发展:

以 EQ240为代表的第一代军车,奠定了东风军车“钢驹铁马”的品牌形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EQ240表现出色,即使在严重变形的情况下仍能完成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被战士们誉为“功臣车”“英雄车”。之后,二汽在 EQ240的技术基础上升级研发了 EQ245,在应对复杂路况和进行自救时更具优势。

以 EQ2102为代表的第二代军车,为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持。它在承载能力、动力性能和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配合我军完成不同场合的戍卫任务,是当时我军日常装备量最多的车型,在多次国家阅兵等重大活动中参阅,被誉为“军车常青树”。

第三代东风军车“东风猛士”,历经5年研制,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84项技术专利,12项性能超越美军“悍马”,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高机动性、高适应性,能够适应全地域、全天候作战要求。

国有大事,必有东风。从北京奥运到新疆、西藏维稳,从大兴安岭灭火救灾到国际维和行动,东风军车始终与人民解放军并肩作战,构筑起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钢铁长城。在海外,东风猛士参与维和行动,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眼国家名片。三代东风人,三代东风车,共同守护“中国军车第一品牌”的荣光。

“科技跃迁”专题展区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国家队”,梳理东风自主研发的脉络,也不难看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轮廓。1983年,二汽建起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技术中心,首创“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研发理念,到如今,构建了“1+n”研发体系。

东风商用车研发采用仿真设计、整车环境及道路模拟、动力总成一体化开发等先进设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超越,推出六代东风商用车整车。关键总成技术方面一直走在行业最前列。多年来,东风商用车的各项制造工艺不断优化、升级,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引进、研发,各项制造先进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东风的装备、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东风装备已经完成从服务东风到装备行业的华丽转身,东风零部件具备了整车同步研发、同步发展到超前创新、赋能整车的能力跨越。

东风在乘用车领域,在平台化开发方面,打造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模块化架构、东风量子智能电动模块化架构、M-TECH猛士智能越野架构等,通过平台化开发,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生产效率,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在动力系统方面,自主研发马赫动力系统,动力澎湃、超强驾控、高效环保,给用户带来愉悦的驾乘体验。它覆盖油动、混动、电动三大领域,包含发动机、变速箱、混动电驱、纯电电驱、电池、补能六大产品平台,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动力需求。

在智能化领域,东风与华为等企业强强联手,打造“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并在东风猛士、东风岚图产品上进行搭载,逐步向东风全系乘用车及商用车推广应用。

东风氢舟是东风汽车发布的氢动力技术品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低碳出行全栈式氢能解决方案,以“超环保、超高效、超安全、超耐久”为价值目标,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东风氢舟 H2·e氢动力整车平台包括东风氢元燃料电池系统 H2·One和东风氢芯燃料电池电堆 H2·Core两个子品牌。

近期,东风汽车完成了 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工作,让汽车真正成为“会思考”的出行伙伴。

建厂初期,受国际封锁禁运,战略物资进口困难,在总冶金师支德瑜的带领下,二汽自主开发锰—钒—硼系钢种,实现我国汽车用钢的完全自主替代。在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东风一次次解决“卡脖子”问题,在材料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三代人接续奋斗,使时间饱含重量。至今,东风汽车专利创新指数连续3年位列第一。

“三线岁月”专题展区

“企业办社会”是东风发展的历史产物。最初的十堰是一个很小的镇子,居民不足百户,不到千人,物资匮乏,交通闭塞。在艰苦的环境下,二汽在创业的同时,要解决十万建设者基本的生活所需和生产所需,怎么办?只能自己动手。

没有路,就修公路、修铁路。为了方便配套生活,二汽相继建设了水厂、热电厂、煤气厂,供水、供电、供暖、供管道燃气,成立了通信公司、房地产公司,提供了比较完整的住房、通信等公用事业。公安消防、人民武装、报社、电视台等单位也履行各自的职责。

缺医少药,就建医疗队、建卫生所、建医院,在十堰建设4所综合医院(张湾医院、红卫医院、花果医院、茅箭医院),成立了职业病防治所。

没有学校就建学校。1968年二汽成立教育口,1969年3月,二汽在芦席棚里办起第一所学校——21厂子弟学校。随后,建起了43所托儿所、31所中学和若干厂办小学,逐渐建立起从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大中专到职工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通过对教育的持续投入,二汽基本解决了职工子女求学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问题。

二汽注重职工的文化生活,从工人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到举办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七连商店在当时非常红火,这是三线企业家属工兴办的商业服务设施的统称,在二汽是随迁职工家属兴办的各种生活服务网点。当时,大家创办小商店、粮油店和汽水厂、雪糕厂、酱油厂、啤酒厂等,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这些社会职能和辅业单位,为十堰基地汽车主业的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为职工家属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现在,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要求,这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的辅业单位已经全部完成改革移交。

1743038230980

展示的东风乘用车。

1743038245936

概念车——东风飞行汽车。

1743038262550

当年的张湾医院场景。

1743038302760

东风猛士军车三代车型。

1743038324574

上世纪的小商店场景。

(十堰晚报 文/记者 段吉雄 图/记者 张建波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