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秀,千帆竞发;
花开十堰,百舸争流。
2025年3月26日,一个注定要被中国汽车史铭记的华彩时刻。
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携手东风汽车博物馆一并亮相,为这座砥砺发展56载光辉历程的汽车之城呈上溢满深情的时光大礼,神圣宣告深耕精耘商用车行业的发展蓝图。
赴一场春天之约
中国汽车品牌盛事连续3年牵手十堰
2023年3月29日,以“应变·求变·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十堰开幕;
2024年3月27日,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二度花开十堰;
2025年3月26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以“开辟新赛道 汇聚新动能 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再度落地十堰,标志着这一汽车品牌盛事步入全新阶段。
“中国商用车之都”授牌、一百余个项目近千亿元投资、超千位嘉宾参会、数十位业界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一年一度的春天之约,这场汽车年度盛宴由“变”到“新”的主题演变,折射出中国商用车之都十堰为我国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凝智聚力的铿锵步履,和坚定不移深耕汽车产业的腾飞梦想。
作为首个全国性高端商用车论坛和商用车行业的顶级盛会,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是缘何而生的呢?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我国商用车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同时也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作为湖北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商用车行业,在汽车新“五化”势不可挡的发展浪潮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并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是商用车行业破除市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湖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聚焦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推动湖北由产业大省迈向产业强省,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应运而生。
纵观47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商用车行业勇立潮头,成就了以解放、东风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汽车品牌,商用车在技术创新、法规升级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技术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升,未来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低碳化趋势,为商用车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程度高。目前拥有整车企业12家、零部件企业3167家,30万产业工人,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个总成和4000多种零部件,不出城就可组装一辆车,3分钟就有一台车下线,在商用车制造、应用和创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十堰中、重卡车市占率达12.7%、全国地级市第一,8类专用车市占率、20种零部件销量全国第一。依托商用车雄厚的优势,十堰不断扩大专用车产业规模,成为全国六大专用车生产基地之一。
置身这样一个行业节点,在十堰持续举办一场行业盛会共同推进商用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在十堰举办商用车行业盛会,必将能够为商用车行业发展探寻新机遇、带来新动力、赢得新未来。
据了解,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将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方向,增强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生态,加快行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组委会透露,会议采用“1+1+6+N”模式举行,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同步开展汽车产业、武当山文旅、丹江口库区水源地保护、绿色食品饮料等考察对接活动。
主题分会场将围绕智能网联商用车“车路云一体化”、新能源商用车可持续发展、商用车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商用车出口与国际化发展、政策法规与市场趋势、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型供应链体系等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主旨演讲。
本次活动首次发布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研究报告。该报告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联合整车和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部件、制储运加上下游企业、研究院所和大学及行业服务机构,组织顶尖专家团队倾力打造。
据了解,该报告汇聚全球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市场洞察,系统总结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剖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关键路径与未来趋势,是一项汇聚行业智慧和形成行业共识的研究成果,具备权威性与独特性,可以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及投资者提供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参考。此外,报告的深度分析、精准研判与创新视角,将有效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新阶段。
同时,本次会议还将集中发布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据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开展的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优秀成果推荐活动旨在加快推动商用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发展,不断提升商用车企业自身实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和把握发展机遇。在推荐活动中,吸引国内优秀的商用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及行业机构积极参与,聚焦商用车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网联化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展示我国商用车产业链目前取得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进步。
作为活动成果,本次签约仪式共征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32个,签约总金额167.1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10亿元项目10个。
打捞东风记忆
东风汽车博物馆铺展一幅壮丽创业画卷
国内第一辆军车EQ240、国内首台万吨锻压机、武汉市首张新能源“绿牌”等珍贵物件,在1800多件陈列展品穿行驻足凝视,置身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东风汽车博物馆,仿佛步入一段珍贵的企业和城市的时光隧道,恍然若梦,却又触手可及。
3月26日,历经三年多建设,自2022年12月开工的中部地区首座汽车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宾。在春日的繁花似锦中,东风汽车博物馆那高达36.9米的外观标志塔宛如一把打开记忆的钥匙,丰富的数字文化内涵为我们解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3” 寓意二汽于三线建设时期开工建设,同时暗合《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文化内涵,“6 ”“9”则寓意二汽大规模建设始于1969年。
这座依托原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老厂区改造而成的博物馆,通过实物、模型、照片、手稿、整车及互动科技等多维手段,特别是数字化手段重现十堰从深山小镇蜕变为中国商用车之都的历程,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汽车城”的崛起之路,全方位展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与豪情跨越。
博物馆系东风汽车和十堰市政企合作共建,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利用原二汽车架厂(41厂)旧厂房改造建设,填补了湖北省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空白。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78亩,集展品陈列、专题展览、馆藏研究、科技普及、互动体验、发布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定位为汽车文化主题体验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未来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汽车工业科普阵地、东风建设发展展示窗口和十堰文化旅游新地标。
传承工业文明,厚植精神家园。
作为东风历史的存储卡和东风文化的解码器,东风汽车博物馆展收藏1800余件陈品,围绕“1个基本陈列+3个专题展”的展陈大纲,设置有1个“打汽车工业翻身仗”基本陈列,介绍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与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强军有我”“科技跃迁”“三线岁月”3个专题展区,分别解读东风军车发展与征战史、汽车科技创新与发展以及厂办社会与早期生活图景。同时,以涵盖照片、手稿、文件、实车、模型、原件的丰富展品,串联起东风汽车56年的技术革新与精神传承,反映了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历程,浓缩了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历程,映照了一个民族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历程和一个国家强国强军、富国富民的道路。
馆内通过对东风发展史的陈列,浓缩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展示东风强军强国、富国富民的发展道路,弘扬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东风对产业、行业、地区发展的巨大辐射力,以及东风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力,展示东风精神、文化的巨大感召力。
东风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是我国依靠自主力量独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1969年,为打赢中国汽车工业“翻身仗”,二汽作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在湖北十堰地区开工建设;同年12月,十堰市正式建市。半个多世纪以来,东风汽车以自身发展,形成了对产业、行业、地区发展的巨大辐射力,及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影响力。
赓续汽车工业荣光
十堰致力打造绿色制造之城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是十堰的看家产业。2003年,东风公司总部搬迁到武汉,但商用车生产基地仍在十堰,与之关联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完整产线等依然留在十堰。十堰的汽车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程度高,在这里可以找到汽车生产所需的所有零部件生产商。
目前,十堰全市拥有整车企业12家、零部件企业3167家,30万产业工人,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个总成和4000多种零部件,不出城就可组装一辆车,3分钟就有一台车下线,在商用车制造、应用和创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中汽协唯一命名的“中国商用车之都”。去年,十堰中、重卡车市占率达12.7%、全国地级市第一,8类专用车市占率、20种零部件销量全国第一。
依托商用车雄厚的优势,十堰不断扩大专用车产业规模,成为全国六大专用车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24年,十堰专用车资质企业有55家,年产能超10万辆,能生产六大类3162个专用车产品,十堰产的房车、应急车、消防车、清障车销量位居全国前列,部分产品已经热销海外。
去年,基于商用车领域积累的突出优势,十堰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一同,入选国家首批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面对汽车产业深度变革和转型升级压力,结合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十堰已经在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致力打造绿色制造之城。
同时,十堰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商用车、专用车、零部件,构建纯电、燃料、混动多元产品矩阵。积极抢占新赛道,推动智能农机、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为此十堰成立了鄂西北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智驾研究中心、电池关键材料省重点实验室,同时还联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9所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为十堰产业赋能。
花开十堰,东风正劲,一个欣欣向荣的绿色制造之城正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拔地而起。(吕伟)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