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吻过的耳朵!十堰太和医院创新技术助10岁少年重获新“声”

时间:2025-03-24 18:2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十堰广播电台晚间节目《太和夜话》。今晚,让我们走进十堰市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证一场发生在人体最微小管道里的生命奇迹——毫米球囊如何撑开希望之光,让被按下静音键四年的童年重新奏响成长乐章。

时间回溯到2月26日,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余滋中教授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报喜电话。电话那头,坤坤(化名)的母亲喜极而泣:“余主任,坤坤的听力恢复正常了,现在能听清老师讲课了,太感谢您了!”这跨越四年的曲折治疗故事,终于迎来圆满结局。

故事要从1月22日说起。那天一早,余滋中主任接诊的第一个病人就是10岁的坤坤。坤坤妈妈指着孩子的耳朵,讲述了孩子四年的坎坷病史。坤坤6岁时患上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稍有好转。然而,2022年中耳炎复发,听力骤降,无奈做了鼓膜置管术。本以为病情能好转,没想到近期听力再度恶化,课堂上根本听不清老师讲课。

余主任介绍,儿童咽鼓管短平宽,病菌极易侵入。这种复发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听力,还可能阻碍语言发育。于是,余主任迅速为坤坤办理了住院手续。

但治疗团队很快犯了难。传统手术已失效,再次手术效果难以预料,且坤坤听力下降严重,当务之急是改善咽鼓管功能。余滋中主任与朱俊副主任医师反复商讨,决定突破常规疗法,采用创新的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手术当天,朱俊副主任医师执刀,在高清内镜辅助下精准操作。在毫米级的操作空间内,他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将特制球囊导管放入有功能障碍的咽鼓管内,以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功能,手术室充满了喜悦。

一周后听力检测显示,坤坤的听力显著提升,已接近正常学童水平。

朱俊副主任医师介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这一微创技术,通过内镜精准引导,将特制球囊置入病变的咽鼓管,通过物理扩张重建中耳通气引流通道。它既能恢复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又能促进积液排出,比传统手术更具精准性和持久性。而且,这项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为患者带来了更小的痛苦和更快的康复。

据不完全统计,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凭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已帮助百余位顽固性中耳炎患者重获听力。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耳科治疗领域,这一创新技术无疑开启了微创精准治疗的新篇章,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余滋中也借此机会提醒广大家长:若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对话时总侧头倾听、反复询问“你说什么”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可通过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或积液超过3个月者,应及时评估手术干预的必要性。

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真正能让患者受益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心。相信在像余滋中主任、朱俊副主任医师这样的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生命奇迹在太和医院上演,会有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和希望。

感谢大家收听今晚的《太和夜话》,祝各位听众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节目编辑:雷勇 龚艳琳  通讯员:李毓霞  播音:晨曦)

编辑:思渺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