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安清 通讯员 张顺东 杨慧)11月14日,湖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郧阳三合汤、郧阳小窖酒酿造技艺榜上有名。
郧阳三合汤制作技艺作为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地方风味特色。该项目以传统手工技艺为核心,通过世代传承与创新,将牛肉、红薯粉条与特色水饺(猴头饺)巧妙融合,烹制出一碗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的三合汤,成为地方饮食文化的瑰宝。
“郧阳三合汤”的由来可追溯至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当时,来自鄂、豫、陕三位秀才踏上赴京赶考的旅途,途经郧阳时遭遇雨阻,无奈之下只好在客栈中暂避。临行之际,一位秀才提议共同享用一顿餐饭以资纪念,于是纷纷拿出自带的牛肉、粉丝、饺子等食材,投入锅中并添入各式佐料烹煮。不久,客栈内便弥漫着浓郁的香气,汤汁鲜美辛辣,令人垂涎。客栈老板待客人离去后,记下了这三种食物,并精心研究烹饪方法,最终创制出了风味独特、别具一格的地方美食。此后,许多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都对这道菜肴刮目相看,并为之取名为“郧阳三合汤”。历经数百年沧桑,郧阳三合汤不仅传承了古老的烹饪技艺,更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食桥梁。
“郧阳三合汤”见证了鄂西北地区饮食文化的演变历程,是研究地方历史、民俗及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作为地方特色小吃的代表,承载着郧阳人民的情感记忆与乡土情怀,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食材搭配及药膳理念,为现代食品科学、营养学及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郧阳三合汤已成为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郧阳三合汤”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还逐渐走出郧阳,走向全国乃至海外,成为展示鄂西北地区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几千年来,秦巴地区老百姓都有以家庭式小作坊进行蒸馏取酒、自饮的传统生活习惯,该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白酒发源地之一。身处秦巴腹地的郧阳人自古以来就沿袭着酿造小窖酒的传统习俗,独有的地方特产“郧阳小窖酒”其酿造技艺复杂、技巧繁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智慧的郧阳人探寻出了一套完整的与水、粮、曲、气候、环境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的小窖酒酿造成果体系,使“郧阳小窖酒”制曲工艺及酿造技艺传承至今。
郧阳小窖酒,窖小名声大!上个世纪,郧县在大柳乡白泉村设立了白泉酒厂(现“梨花村酒厂”的前身),酿酒原料就地取材,并运用“郧阳小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生产“白泉大曲”系列酒不上头、不上火,芳香久留,回味无穷,获得了市场高度赞誉,至此“郧阳小窖酒”的美名家喻户晓,大柳乡也成为秦巴山区远近闻名的酒乡。
郧阳大柳地形呈环状,空气和土壤中无污染,环境属于原生状态,高粱、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周期长,地下泉水丰富,白泉村到天井村之间的白泉河富含锶、锌、硒等矿物微量元素,民间百姓们采用本地的优质高粱、苞谷为主要原料制作酒曲,配以品质上乘的白泉水,从选料、制曲、蒸制、降温、拌曲、入窖发酵、出窖上蒸笼,到出酒、窖藏等,整个过程采用的是最传统、最原始的制曲工艺和酿酒方法,酿造的“郧阳小窖酒”味道甘甜、酒香独特,是极佳的原生态绿色食品。
“郧阳小窖酒”有着深厚的发展底蕴,其传统加工技艺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编辑: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