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写进人教版历史教材 今秋将与全国中学生见面

时间:2024-09-03 19:2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翁红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统编教材,其中“郧县人”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 

8月29日上午,新教材如期送到十堰市实验中学,拿到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的第一时间,茅箭区中小学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员吴涛就在新课本里发现了6处与“郧县人”相关的介绍。在教科书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就提到了“郧县人”。

吴涛告诉记者,该教材介绍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4个代表: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此次将“郧县人”增加到我国境内远古人类代表中,极大地提升了“郧县人”在中国古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地位。

吴老师还发现,在正文第一课还有“郧县人”的具体介绍,“郧县人发掘于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土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一百万年,它是晚期直立人至早期智人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此外,课本里还通过注释、历史时间轴及地图等多种形式对“郧县人”做了具体介绍,我市学校将组织相关老师认真通读新教材,重点研究新变化,在开学后更好地向学生进行授课。

吴涛说,“郧县人”写入历史教材,有助于提升十堰地区与“郧县人”的知名度,十堰地区在古人类学、古生物学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值得每个人去了解、爱护、弘扬。

“郧县人”因何写入历史教科书

在“郧县人”遗址研究院,记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遗迹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郧县人”在古人类遗迹中具有独特的地位。30多年来,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历经九次发掘,3具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相继问世:

1989年5月18日,文物普查队员发现了第1具(1号)古人类头骨化石。

1990年6月15日,在该地考古发掘时发现第2具(2号)古人类头骨化石。

1994年,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根据化石的出土地将其命名为“郧县人”。

2022年5月18日,在同一套地层再次惊现第3具(3号)古人类头骨化石。

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郧县人”遗址研究院研究员何道明介绍,从时间上看,在直立人200万年的起源演化历史中,郧县人处于关键节点,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郧县人”的发现填补了这个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特别是“郧县人”头骨3号化石是目前欧亚大陆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特别是在以“郧县人”为核心,方圆不到50公里的范围内,先后发现1万年到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100多处。因此,郧阳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人类演化圣地”。

何道明说,在学堂梁子遗址方圆百公里范围内,不仅有郧县人,还有黄龙洞人、白龙洞人,时间跨度距今约100万年到5万年之间,它是一个序列的链条,更进一步证明了十堰所在的汉水谷地是直立人起源演变的一个重要区域。

多年来,“郧县人”考古发现取得了多项成就。1990年首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登上美国《Discovery》杂志和英国《Nature》杂志。2022年12月,被评为“2022年度国际十大考古新闻”“2022年文博行业十大热点事件”。2023年2月,“郧县人”3号荣获“2022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3月,“郧县人”3号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8月,“郧县人”被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编入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中国历史》;9月,“郧县人”亮相央视开学第一课。

在十堰,为了加快“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明晰汉江流域古人类与文明起源,2022年10月6日,“郧县人遗址”研究院在汉江师范学院揭牌成立,并于今年6月获批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何道明表示,“郧县人”遗址研究院将围绕3个方向展开研究:一要积极推广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关系,理清百万年人类发展史,1万年的文化史与5000多年的文明史之间的序列关系;二要对学堂梁子遗址头骨化石、各历史时期的生物化石及文物进行发掘与保护利用;三要充分挖掘出学堂梁子遗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如何将遗址与旅游对接,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

此次“郧县人”被写人教版历史教材,意义重大。今年秋季开学,全国中学生将通过“郧县人”实现跨越百万年的时空对话,探索人类起源。

何道明表示,“郧县人”写进了七年级人教版历史教材,能够使青少年更准确地了解我国古人类演化历史,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坚定文化自信强国建设,蓄积更加坚实的力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