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短剧就上头 不知不觉被“收割” 爸妈迷上“电子瓜子”让儿女心烦

时间:2024-08-09 09:37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23166367713

当前,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机不离手。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网民的数量快速增长,网瘾也逐渐向老年群体蔓延。近期,记者在生活中发现,不少老年人沉迷微短剧,还有的为了刷剧充值办会员,每月消费数额不菲。

现象:微短剧“精准推送”让老人欲罢不能

家住在六堰的梁叔叔就是微短剧爱好者。他儿子小梁告诉记者,以前父亲每天下午都会到小区的棋牌室打麻将,这段时间天气一热,父亲不出门了,每天就躺在家里看短视频。“我有好几次回家,父亲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手机声音开得很大,只听见那边一直在说‘嫁入豪门’,‘不是亲生女儿’之类的,我一开始没当回事儿,后来发现我爸只要一看就能看好几个小时,为此而担心。”

对于梁叔叔而言,手机里的微短剧好似有魔力。“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吸引了,一口气看了100多集,看了整整一下午,后来经常能刷到这种短剧。”梁叔叔说,看着手机里源源不断推送过来的视频,他欲罢不能,一停下来就想刷手机。“感觉已经上瘾了。”梁叔叔颇为无奈。

记者通过梁叔叔的手机看到,他所看的这些剧单集时长不等,题材五花八门,以快节奏、高密度、强冲突、多反转著称。什么霸总娇妻、穿越复仇、赘婿逆袭、豪门恩怨、甜宠虐恋之类的主题,俘获了大批用户。

记者了解到,这些微短剧时长短小、随时可刷,一部短剧一两个小时即可刷完。诚如“嗑瓜子效应”指出的,人们在做某些简单重复且能立即获得满足感的事情时,难以自控、容易上瘾,微短剧就是这种“电子瓜子”。

跟梁叔叔境遇相同的还有家住重庆路的刘阿姨,65岁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她也是短剧爱好者,拿起手机只要一看就停不下来。当记者问起他们看剧充不充钱时,刘阿姨说:“我比较抠门,不充钱,这部看不了就看下一部。”

体验:一到关键章节便让消费者充值

和短视频一样,这些微短剧看多了便会上瘾。随后记者也尝试看了几集短剧,内容确实很精彩,可每当看到关键章节时,总会弹出充值继续观看的页面。

刘阿姨将手机递给记者,在刘阿姨的手机上,记者看到,她追过的短剧有《平民逆袭成首富》《豪门私生女》等。记者打开其中一部剧,看了几分钟后,一串红色大字占据了屏幕的一半:“商业大佬在董事会上痛哭流涕,只因……”剧情在一串响亮的耳光声和一句斥责声后戛然而止,随后弹出按钮:“解锁当前剧集。”

记者点击解锁图标,跳转到充值界面,可以选择花0.69元解锁一集,或花10元购买解锁全集的套餐,一次性买得越多,每集越优惠。记者点击“解锁本集”,页面跳转到充值页面,充了值就能继续观看。

不仅是这一部短剧如此,记者又搜索了几部微短剧,看得津津有味,可一到关键章节剧情就会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观众只有充值才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充值单集费用看似低,记者算了一笔账,但解锁全集并不便宜,这样一部一部充值积累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么,有没有老人为看微短剧而花钱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妈节约了一辈子,现在却为各种微短剧花了一百多元。”市民小李告诉记者,当她得知母亲为看微短剧充钱时很生气,“充的钱不算多,但这明显是乱花钱。”

黄阿姨也为看微短剧充过钱。她告诉记者,她一开始是不充钱的,只要看广告就可以解锁后面的剧情,但后来广告时长越来越长,甚至有的要看1分钟,和一集短剧的时长差不多。“后来我干脆就花钱了,一集也不贵,只要不到1元钱。”

此外,有些商家还在小程序充值页面设置了“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只要解锁一集,后面的就会变成免密支付一直付款。这就使得许多中老年人花钱不自知,一步步走入他们提前设置好的陷阱里。当子女发现想要维权时,那些小程序早就不定时下架跑路了。然后过段时间,换个小程序链接继续推广兜售那些微短剧。

建议:老人理性消费,子女多些陪伴

老年人为追剧充钱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无论充值多少,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笔消费都是不理性的。记者从不少新闻中了解到,如今,有很多沉迷于手机微短剧的老年人为了追剧而充值,有的甚至每月充值几千元。

老年人花钱追微短剧,子女发现后是否可以要求平台退款?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北今天(十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延桢。朱延桢认为,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在网络付费方面,理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若收费形式为自动扣费,应当有单独的提示,而且一定要醒目,否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

朱延桢表示,若平台未尽到在显著位置醒目提示的义务,或该自动扣费服务条款被认定为霸王条款,那么自动扣费服务将被定性为无效,老人可基于以上两点理由要求平台退费。朱延桢提醒,消费者在点击提示窗口时也要审慎,对存疑的条款要按下暂停键,切不可盲目点击选项。

老年人为什么沉迷微短剧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箫瑟分析,深层次因素或许是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与空虚感。如今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疏远化、家庭成员离散化等特点越来越明显,“银发族”独居、空巢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与子女面对面沟通,同时与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步调不那么一致的老人,往往有着更加强烈、不被需要的孤独感。一些老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网络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手机为每个老年人“量身打造”的私密空间,更像他们专属的乌托邦,寄托着他们无处安放的情绪与情感。

杨箫瑟认为,一些老人长时间玩手机追微短剧,导致生活不规律,这是行为成瘾的一种表现,危害较大。从心理学分析,一旦成瘾,其意志力会减弱,可能对生活失去兴趣,进而变得懒散。而人是一种群居性、社会性动物,需要通过社交获得认可和尊重,沉迷手机的人终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还可能对社交产生恐惧,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封闭、孤僻,甚至患上抑郁症。

杨箫瑟说:“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往往体现在身体健康方面,很少关注情感需求,而老人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强大,人际交往少,如果家人也很少陪伴,很容易在心理层面产生孤独感,为打发时间而沉迷追剧。”她认为,老年人沉迷“电子瓜子”的现象,其实是一个提醒。提醒子女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别忘记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样需要慰藉。家庭成员应当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怀,让他们的生活有更多的支点与乐趣,避免他们注意力太过单一,进而被互联网牵制。让老人走出家门,多参加社区组织的老年文体活动,是避免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替代性选择。子女可抽出时间陪伴父母,帮助老人消除对网络的依恋。平时多和父母沟通,多给父母心理慰藉,关注父母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十堰晚报 记者 杨天娇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