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浅谈红色革命题材现代山二黄大戏《青春何恐》

时间:2024-07-09 20:1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张昌菊)《青春何恐》作为一部红色革命题材现代山二黄戏曲剧目,该剧以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为故事背景,以爱国主义和青春奋进为主旋律,以竹溪籍早期共产党人、湖北青运先驱何恐烈士英勇事迹为主线,讴歌了十堰市早期共产党人为理想而牺牲、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气质。

红色传承中绽放地方戏曲之美。十堰市是一片被红色革命文化浸润的土地,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就地取材,以誉满竹溪的“何氏三烈”为原型,于2021年创作了现代山二黄大戏《青春何恐》,近年来在武汉市、十堰市、竹溪县成功展演。《青春何恐》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堰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周”的优秀剧目,在中心思想和作品导向上,该剧注重文艺作品政治性和宣传性的关系,坚持文艺工作中的党性原则,在文艺创作中坚持传承精神力量,将地方戏曲和本土红色文化巧妙结合,“为理想而牺牲、为真理而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呼之欲出。

该剧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两小时的剧目虽不足以概括何恐烈士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的一生,却再现了以何恐烈士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歌颂了其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舍生取义的悲壮情怀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让其他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功地在作品中走进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时代呼唤青年人弘扬和传承剧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协调统一。山二黄,又称汉调二簧,由清代乾、嘉年间随荆州、襄阳和黄州移民带进鄂西北山区的楚调与当地方言语音长期融合流变而成,系湖北十堰地区三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唱腔具有“通俗易懂,明快流畅,易于传唱”等特色。现代山二黄大戏《青春何恐》将戏曲“唱、念、做、打”的传统程式化表演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现代戏曲剧目中,用以支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了地方戏曲的舞台艺术之美。

文学语言与人物塑造相辅相成。在戏曲文学词汇和语言的运用上,《青春何恐》唱词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性,人物语言十分符合其身份、性格和立场,准确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有了文学语言的加持,《青春何恐》不仅塑造了何恐、施洋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让何常甫(何恐父亲)、余相贤(何恐妻子)等人物十分出彩,实现了戏曲文学性与舞台性的深度融合与协调统一。注重本土化语言的挖掘和运用。“哈了,哈了喂 !”“山旮旯”“下雨说出星”等竹溪本土化语言,被运用到作品的唱词和对白中,让剧目更加“接地气儿”,彰显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让本地观众观剧时倍感亲切,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文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传统戏曲与情景剧的巧妙“碰撞”。在剧目整体呈现上,《青春何恐》限于篇幅,在充分保留戏曲化的剧种音乐基础上,也借用了一些情景剧的表现样态,来尽可能地展现何恐烈士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无所畏惧的革命生涯,力图挖掘并展现出一个几近湮没的革命志士的青春壮举。通过激荡人心的音乐情景和扣人心弦的叙事结构,将传统演唱、戏剧舞蹈等元素与大革命时期风起云涌的时代特征融为一体。情景剧样态的融入,使戏曲表达方式更加新颖化、多样化,更具趣味性,有助于打破年轻观众对戏曲原有的刻板印象,促进更多青年和青少年群体了解戏曲、接受戏曲甚至爱上戏曲,这一全新尝试或有利于地方戏曲的普及、传承与发展。

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观众情感共振。在精神内核上,《青春何恐》弘扬了爱国主义和青春奋进的主旋律,以何恐等为代表的革命人为国为民的理想担当和“虽九死尤未悔”的革命气节深深打动观众,引发观众尤其是当代青年的情感共振。“愿流血以灌溉正义人道之苗,愿流血以倾倒帝国主义之根。”“何恐何恐,青春何恐!信仰在胸,我自从容!何惧头颅带血抛,他年化作杜鹃红。”《青春何恐》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和鼓舞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承担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