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通讯员 罗朝群)2024年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近期,十堰开展关爱孤独症儿童系列公益活动,呼吁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孤独症群体。
3月31日下午,在寿康华悦城外广场上,一场关爱孤独症儿童的音乐公益活动举行。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舞蹈、歌曲、古筝表演等10多个精彩节目,全市5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并发出了“一起支持孤独症群体融入自主自在的社区生活”的倡议。
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夏英介绍,截至目前,十堰有1万多名孤独症患儿,市残联希望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发声,在求学、就医、就业、出行等方面,为他们争取更多便利条件。
72名爱心市民也来到现场助阵,并给参与活动的孩子们送上了精美礼物。
此外,市区各大医疗机构、大型商贸企业、基层社区也在医院大屏、各写字楼、小区电梯屏同步播放孤独症科普片,支持孤独症群体和家庭融入社会。
市残联康宣部主任马红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宣传,让广大市民对孤独症有科学认识,消除对孤独症患者的歧视偏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包容。
据了解,此项公益活动开展至今已有9年,全社会对于孤独症的认知也在逐步提升。今年,市智协提出了“无障碍五主张”,涵盖孤独症儿童就学、就医、就业、出行、社区生活五个方面。
除此之外,九三学社十堰市委市直综合一支社在4月初资助打造了一辆公益主题公交车,车身以倡导理解和接纳孤独症为主题装饰,为孤独症群体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便利。
据了解,从4月1日晚上八点起,市区标志性高层建筑,健康步道螺旋塔,各大商业综合体的户外大屏,以及圣火传媒1200台楼宇广告屏同时亮起蓝色灯光,播放科普宣传片,用灯光秀的形式倡导全社会关注自闭症群体。亮灯行动从4月1日,一直持续到4月15日。
孤独症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我市目前也有1万余名孤独症患者。何为孤独症?孤独症儿童究竟有哪些表现呢?
市人民医院儿科三病区主任李慧卉介绍,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孤独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交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缺乏基本的生存与社交技能,视力发育落后,语言障碍突出,一受刺激便完全不受控制。目前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多认为是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致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就需要特别警惕了。
“不看”,孤独症的孩子很少与人有眼神交流,自顾自玩耍。
“不指”,孤独症的孩子需要拿东西的时候会拉着你的手去拿,但不会指出想要的物品在哪里。
“不语”,孤独症的孩子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有的甚至两三岁都不会喊爸爸妈妈。
“不应”,孤独症的孩子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多数都不合群。
“不当”,孤独症的孩子都有重复刻板的行为,比如有的喜欢转圈圈,喜欢反复地按开关。
专家建议:孤独症患儿要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如何防治孤独症?专家建议,家长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孤独症倾向,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专家介绍,孤独症由于患病机制不清,目前仍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疗或者改善核心症状,只能依靠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措施。
市人民医院儿科三病区主任李慧卉表示,科学研究发现,孩子越小,神经可塑性越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目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语言训练,认知,感统、理疗,经颅磁刺激大脑发育等方法。
一般来说,各地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中的儿科及综合医院的儿科都可诊断孤独症。孤独症患儿6岁前参与干预治疗是最佳时期,且每天不少于3小时。
孤独症康复治疗因其特殊性,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一对一训练,因此人力成本极高,基本上都是按小时收费,这对孤独症患者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力度,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目前,十堰市残联对参加机构康复训练的儿童,每人每年都有相应的补贴费用,以此来减轻患儿家庭开支和社会负担。
十堰市残联康宣部主任马红介绍,十堰对0至14岁孩童在智力,肢体,听力、言语和孤独症五类孩子康复救助方面实行了政府补助,康复训练方面,0至6岁孩童每年补助1.6万元;7至14岁孩童每年补助1.4万元,在康复机构训练的0至6岁孩童,政府将给予每月500元生活补助,每年补助10个月。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