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共资源交易规模连续三年破万亿。1月20日获悉,2022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64150个,同比增长22.9%;交易总额12524亿元,增长22.4%。
全省平台交易数前五位分别是武汉市、荆州市、襄阳市、省平台和宜昌市,共占全省交易总比重超七成。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交易额分别为5504亿元、1079亿元、2426亿元。各领域交易额前两位的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共占全省交易总额的88%。
去年,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共制定出台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24项,提出具体工作举措61条,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一批新能源、光电子等优势产业项目开展招标采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大型基建项目稳步实施。武汉都市区环线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HNTZ-1标段中标金额273亿元、武汉市市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二三期工程中标金额26.6亿元。全年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交易额9228亿元,增长近五成,占交易总额的七成多,较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赤壁市双创产业园(电子屏)项目工程总承包中标金额16.9亿元、昊朔科技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二期)中标金额11.6亿元、赤壁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园EPC总承包中标金额7.3亿元。
通过新技术、新举措,有效节约了交易成本。在荆州、武汉东湖高新区、宜都市、钟祥市,实现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身份认证、信息共享、电子签章和文件加解密等“一网通投”功能,荆州市“一网通投”每年能为市场主体节资800余万元。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采用银行保函、电子担保函、电子保险保单等三种形式,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约48亿元。通过简化招标前置条件,推行“容缺受理、后置补齐”举措,工程建设领域平均招标周期40天,比上年的42.7天再缩短2.7天。“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全省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100余个。(湖北日报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毛婧)
编辑:王聪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