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生活好比在景区,上班就在家门口,日子过得很舒坦!”日前,十堰市竹山县竹萍乡陈家河村村民陈某指着马路边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感慨地说,“这片茶园不仅是我们身边的生态园,更是我们的致富园!”
陈某一家5口人,过去是村上有名的贫困户。近年来,随着家门口茶场被村集体流转开发,陈某一家不仅每年获得一笔土地流转费,农闲时节他们还通过在茶园务工,年收入突破2万多元,一家人逐渐过上了脱贫致富路。
竹山县竹坪乡位于鄂陕交界处,素有“鄂陕明珠”之称,这里群山逶迤,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云雾缭绕,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天然好茶,春秋战国时期竹坪乡陈家河一带便出产香醇佳茗,享誉海内外。
这里独有的“大黑叶”茶叶,是竹山县乃至鄂西北仅存的珍贵优质品种,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解之时首次发现,其汤色翠绿,口味独特,具有天然独特的茶中极品“绿豆”香味。
因资金、管理、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匮乏,这里的茶园始终未能充分释放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红利;受水土流失等原因影响,这里丰雨年常常河道於积,农田被淹,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土地荒废,建于70年代的大量茶园也严重荒废。
2013年,竹山县县委、县政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鼓励在外创业有成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让村庄不再老去,让茶园不再荒芜!”竹坪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陈广宝回乡时,看到家乡大量土地及茶园荒废后十分痛心。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回乡投资创业,联合6名社员组建创立竹坪乡陈家河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继而成立楚茗源公司,由他任董事长。
楚茗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投资2000多万元,流转大片荒地和荒芜茶园,在陈家河村及附近5个村庄累计建成高标准高香型大黑叶高山茶园4000多亩。
该公司严格按照出口食品生产标准加强基地及种植管理:对农残超标土地一律不予流转;选用叶绿、茎粗、根多、苗壮,无病虫1-2年生优良优质茶树茶苗,实施人工及机械除草,杜绝使用农药;严格控制采摘质量,当天采摘当天炒制,刹青、揉捻、烘干、包装等程序均严格依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为防治洪涝灾害,该公司对茶园区河道进行清淤治理,沿河两岸广栽杨树、垂柳、四季红、香樟、桂花、樱花、桃花、紫竹、红叶石楠等景观花卉,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防沙固土作用。
该公司着力打造茶文化体验中心,沿着茶园路,建成茶壶迎宾、陋室茶亭、茶园栈道、采茶园、炒茶坊、过河汀步、景观水坝、茶岸垂柳、茶坊木屋、茗茶坊、煮茗斋、茶家乐、车水煮茗、炒茶坊、茶马古道、名茶超市等16个景观供游客玩赏。
该公司还十分注重品牌开发,目前已推出“楚茗云峰”、“楚茗绿茶”、“换香翠”、“换香碧绿”、“皇品七宝红”等多个茶叶系列及单品品种,屡次在省、市、县名优茶评比中斩获“一等奖”、“优质奖”。
该公司打造的换香翠等产品目前已通过欧盟认证,已打开国际市场,其产品已越洋渡海销往韩国、越南、尼泊尔等国,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
目前,有149个村民在该公司就业、务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在该公司直接带动下,陈家河及周边5个村庄676个贫困户1987人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编辑: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