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来得早,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不少计划返乡的人都在关心这些问题:南北毒株有啥不一样?回老家会感染老家的毒株吗?“阳康”后的我会不会传染给亲人?返乡前应做好哪些出行准备?
长江日报|2023-01-17 16:21:37|8641阅读
新春将至,春节期间宅家怎么吃?“阳康”后的朋友们有哪些营养误区?如何通过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营养师的几条建议请收下。
文汇报|2023-01-16 15:49:40|8474阅读
连续恶心呕吐4小时,却误以为是胃部不适,被家人送医后确诊为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基底动脉闭塞。医护们与死神赛跑,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仅用时50分钟就将血栓成功取出,打通闭塞的血管,将于先生拉出鬼门关。1月12日,于先生康复出院。
长江云|2023-01-13 09:16:08|11665阅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金浩杰研究员和荷兰癌症研究所René Bernards院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综述·药物发现》杂志(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影响因子112)发表长篇综述文章,对癌症联合靶向治疗策略的背景、优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文汇报|2023-01-13 09:14:43|10721阅读
长途驾车,除了要避免酒驾、疲劳驾驶外,还要避免“药驾”。尤其当下,许多“阳康”“阳过”或正在“阳”的市民还在服药,而不少药物都有嗜睡、乏力等副作用,此时最好不要开车,以免“药驾”给自己和他人埋下交通安全隐患。
山西卫视|2023-01-13 09:09:19|10603阅读
许多患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都会有咳嗽、咳痰的表现。良好的排痰对机体是有益的,但严重的咳嗽会给老人带来痛苦。照护者应尽力设法减轻老人咳嗽时的痛苦,并预防因痰液阻塞而导致的并发症。
山东疾控|2023-01-13 09:07:00|9614阅读
咳嗽,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常见症状之一,甚至转阴后一段时间,这个症状仍不会消失。有些人觉得扛扛就过去,但其实有种感染后的咳嗽不能硬扛。
长江日报|2023-01-12 16:05:26|10621阅读
最近,辅酶Q10遭抢购。11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师和心内科专家共同提醒市民,没必要跟风抢购,大多数人不需要用到它。
极目新闻|2023-01-12 16:02:54|10557阅读
随着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实施,加之春节临近,人们的出行需求更加强烈,2023年春运客流量回升明显。目前,中国多地宣布已经渡过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春节出行是否还需保持个人防护措施?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疫情防控有何特殊要求?
中新网|2023-01-12 15:58:56|9154阅读
有的老年患者出现低烧,进而检测出抗原阳性后,虽自我感觉症状比较轻微,不想去医院,但家人因其年龄较大、担心出现问题,坚持送医后,却被告知老人肺部已经出现严重损伤,竟然“为时已晚”。
中国家庭报|2023-01-11 15:35:46|10365阅读
一图了然|“乙类乙管”后首个春节怎样健康过?
扬子晚报|2023-01-11 15:34:09|10055阅读
今天,2023春运正式开启。当前,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分析研判,今年春运交通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仅面临主干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自驾和客运出行风险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加大、冬季恶劣天气影响等交通出行的相关因素,还会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诸多衍生风险相互交织。
央视新闻|2023-01-10 09:46:43|9492阅读
为期四天的2022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1月8日在北京落幕,本次医保谈判的药品数量多,其中不乏抗癌药、罕见病药等创新类药物,以及新冠治疗药物,谈判的最终结果有望于近期公布。
央视新闻|2023-01-10 09:27:49|9788阅读
“新冠进入乙类乙管后,医疗服务的对象跨越个人,到了群体,这就要求社区基层的医疗服务也要能够迅速跟上,保证资源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第一财经|2023-01-09 10:01:41|10010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熟吃水果很常见,如小吊梨汤、杏皮水、菠萝饭、木瓜鲫鱼汤等。
央视财经|2023-01-09 10:00:26|9724阅读